欢迎访问云开·全站appkaiyun
发布时间:2024-07-27 点此:1271次
江西船舶窒息死亡4人 密闭空间事故频发需警惕
5月15日晚,江西省丰城市政府发布通报,赣江丰城江段一艘船舶发生4人窒息死亡。初步认定4人在密闭空间内吸入潮湿玉米产生的有毒气体,导致窒息死亡。上述通报显示,5月7日,万联顺1098轮与航道码头相撞发生泄漏。船东联系驳船转运玉米粒,驳船于5月8日上午开始转运作业。5月10日上午9点30分左右,万联顺船东发现4名船员躺在驳船底舱内,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遇险人员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幸身亡。
截至5月19日晚,人民网、新京报、齐鲁晚报、都市快报、重庆日报等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其中,新浪热点上的一则相关视频,目前已获得190余万次观看,450余条评论。
有网友对此感到震惊:“运输过程中,壳子发生碰撞漏气,导致玉米发酵产生有毒气体,发酵速度太快了。”“玉米变质很快,夏天的时候,有的连秸秆都烂掉了”。
对于事故原因,有网友进一步猜测:“怀疑玉米在运输前船底就有发霉的东西或者气体,玉米装船后气体浓度升高”;“应该是玉米被放入了驱虫剂等化学成分,遇湿就会产生磷化氢这种剧毒气体”;“玉米湿发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会下沉,所以船舱底部的人会窒息”;“被水浸泡过的玉米、粮食、果蔬都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甲醛、甲烷、乙醇、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还有网友表示:“玉米粒因为潮湿Kaiyun下载APP,发酵时间至少要12个小时kaiyun体育登陆网入口手机版,为什么这4人不寻求帮助?”“是通风问题,而且工人身体不舒服一般不会停工,也不会去医院,想太多了”。
有网友感叹:“这是典型的密闭空间作业事故”;“几年前我们家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几名渔民被发现在渔船船舱内中毒身亡。”
5月17日,“中国应急管理”发文指出,近期气温逐步回升,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挥发、聚集,若防护不到位,贸然进入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极易引发中毒、窒息事故,盲目救援也会导致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敬请警惕!
对于这起事故,有网友建议:“在把新闻事实描述清楚的前提下,建议对人员窒息死亡的原因做更具体的说明。”
也有网友呼吁:“让我们为遇难船员们哀悼,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发生!大家要注意航运安全,共同维护良好的运输环境。呼吁相关部门加强船舶运输监管和安全措施,确保船员和居民的安全”;“在建设赣江黄金水道、提升航运能力的背景下,展望赣广运河的前景云开体育官网登录,水上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似乎需要同步提升。”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
5月14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决定》在2024年5月10日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该修正案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修正案包括加大对充电设施的推广力度、加强客运渡轮上载运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限电”等规定,特别是增加了禁止在住宅楼室内区域违法停放、充电、禁止将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带入电梯轿厢等规定,并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依法管理电动自行车更加安全。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救援博览会正式开幕
5月13日,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展会以“推进高水平安全 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展示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充分展现安全应急领域新生产力发展趋势和最新科技成果。在应急管理部的推动指导下,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联合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共享协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5月13日至15日,博览会组织了30余场灾害普查、城市安全、智慧消防、应急救援等专题研讨会,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专题研讨会和公众科普互动活动。
首批“长三角应急科普大使”亮相
5月18日,为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应急科普工作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形成“人人注意安全、人人懂得应急”的浓厚安全氛围,经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研究决定,16名同志联合获批“长三角应急科普大使”称号。
科技赋能安全生产 治本利器 推动长三角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赋能安全生产 攻坚克难 推动长三角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上,三省一市应急(安全)管理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应急科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四家单位将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联合制定长三角地区应急科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开展理论研究、标准制定、装备研发和技术攻关等。
云南景洪土方工程坍塌致3人死亡
5月17日15时许,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乡杰卓茶厂发生山体滑坡,6人被困。截至17日22时,被困人员已全部获救,确认3人死亡。其中1人死亡,另3人生命体征平稳,已送往医院治疗。
山西一煤化工公司液氨泄漏致2人死亡1人受伤
5月18日0时30分左右,山西晋城市金峰煤化工有限公司尿素车间液氨缓冲罐气相管道固定装置在注胶加固过程中,液氨突然泄漏,造成2名操作人员及1名现场检验人员受伤。中毒事件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提高全社会避险和救助能力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注意安全,人人懂得应急——重点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是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推动防灾避险意识深入人心。
基层是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基础,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第一线,许多重大安全风险特别是生产、环境、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都源于基层、诞生于基层。因此,无论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还是及时处置灾害事故,都要紧紧依靠基层。虽然近年来我国基层防灾避险、应急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从现实看,机构不健全,专业装备不到位,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教育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应急知识和技能缺乏,仍然是基层防灾避险、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原因短板和不足。
202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对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等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指引。有效应对基层社会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必须落实《意见》的部署要求,切实解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是推动社会治安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型转变的内在要求。
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存在于基层,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也必须把重点放在基层。基层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政治责任、担当意识、宗旨意识,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原则要求和当地实际,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基层公安、消防、应急等多个治理主体的职责,坚决打破“人人管、无人管”的状态,加快构建以党建为引领、分工明确、多元联动、协同治理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体系,以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从防灾应急管理实践看,只有做到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处置,由灾后救灾转向灾前预防,才能有效筑牢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基层屏障。为此,要推动完善基层工作机制,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深入整改的闭环管理。特别是要建立完善基层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制度,加大风险识别、管控力度和隐患排查管理力度,实现精准防控,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同时,要完善灾害风险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抓早抓小,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未成灾之前。 基层应急组织要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刚刚发生时,迅速组织开展预警避险、自救互救等工作,发挥基层第一反应者作用,不错过避险救灾时机。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此,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民参与,提升基层群众的防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应急”的安全应急文化。所谓“人人讲安全”,可以理解为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人人都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掌握应急安全常识,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关注安全、追求安全;所谓“人人会应急”,可以理解为通过培训,人人学会安全防护、应急避险、应急处置等基本技能。
政府要推动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应急管理新格局,发展壮大防控合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调动企业和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依靠群众防灾避险,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增强公共安全与风险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提高避险救援能力,才能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李学锋;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5月16日发布))
结尾